感測器為物聯網設備關鍵元件,其量測需求也與日俱增。為能精準量測感測器的低電流和低電壓訊號,儀器商紛紛強化基礎儀器硬體規格,並厚植軟體實力,以提升整體量測精準度,協助物聯網應用開發人員克服小訊號測試棘手挑戰。 | ||||||
中古儀器買賣.二手儀器買賣.儀器租賃 | ||||||
物聯網測試應用廣泛,涵蓋無線通訊、車用市場、智慧家庭及穿戴式裝置等應用領域,而為因應物聯網少樣多量的測試需求,基礎儀器商以低成本,低耗電為主要發展目標。同時,物聯網發展持續升溫,感測器的角色也日益重要,物聯網設備可透過感測器收集而來的大數據,加以分析,有望加速實現各種智慧化生活,因此,感測器也逐漸成為未來量測重點。
是德科技大中華區市場開發經理徐正平(圖1)表示,感測器為物聯網量測的重點項目之一。基本上感測器所感測到的資訊就是電流電壓,再透過一個轉換器(Converter)將這些電流電壓轉變成數據資料。所以測試上而言,主要還是測電流/電壓,只是所測的範圍可能比一般電流測試還要低,例如溫度或壓力感測器所釋出的電流就相當低。因此,儀器商須設法設計出可精準量測低電流的產品或解決方案。 是德科技行銷處資深行銷專案經理郭丁豪(圖2)指出,測量感測器的功耗也是一大挑戰,由於物聯網應用的耗電量都不大,而感測器標榜長期監控,其功耗更是遠低於一般設備,過往的儀器可能無法量測到這麼低的電流,為此,該公司也相繼推出新一代產品以因應相關測試需求。 據悉,該公司備有可實現最低100pA位準動態電流量測的分析儀--Keysight CX3300系列元件電流波形分析儀,其具有高達200MHz的頻寬、每秒1GSA的取樣率,以及14位元或16位元的寬動態範圍,以便對先進元件進行特性分析,同時還可協助工程師減少低功耗元件的功耗與電流消耗。
此一分析儀可同時量測寬頻和低位準電流波形的能力,提供14位元或16位元的寬動態量測範圍,因此工程師只需使用一台儀器就可以滿足各式各樣的量測要求。 該分析儀配備WXGA 14.1吋多點觸控顯示幕和圖形操作介面,以及先進的量測和分析軟體,讓工程師能夠更有效率、更輕鬆地執行過去無法做到的低位準電流波形以前量測與分析。 透過該產品,工程師可查看以前無法量測的波形。此外,工程師可清晰地擷取任何一個時間點上的電流消耗波形,不論該裝置是處於休眠/待機或是活動狀態。 只要能夠清楚查看裝置的功率消耗情形,工程師能夠更進行更明確的定量評估,以達成降低裝置的功耗和電流消耗量的目標。 另外,徐正平也指出,因應物聯網電流及感測器需求,基礎儀器為達到更高的量測精確度,可從探棒技術加以革新,以量測到更低的電流,像是目前的探棒都漸漸從被動式探棒改成主動式探棒。 主動式探棒與被動式探棒差別在於,主動式探棒外殼(靠近探針處)內建了一個小型主動式放大器,因此主動式探棒的輸入電容可維持極低的位準,通常低於2pF。 如此低的電容可在高頻時獲得高輸入阻抗。此種探棒能提供較佳的低電阻負載與低電容負載,因此很適合用來量測高阻抗電路。相對的,使用被動式探棒量測高阻抗電路會產生極高的負載,在所有類型的探棒中,主動式探棒是干擾最低的探棒。 軟體應用持續擴張 基礎儀器量測更智慧
國家儀器技術行銷經理潘建安(圖3)透露,不論是消費或是工業物聯網設備,都具備許多感測器;整個物聯網的精神就是集結許多感測器,透過分析收集到的數據,以作為中控室決策或解讀。因此,感測器的測試需求也與日俱增,而現今的感測器體積愈來愈小,功耗也更低,要如何達到精準的測試並降低成本,對儀器商而言是個重大挑戰。 對此,潘建安進一步指出,為達精準的測量,該公司於感測器的測試上,會先經過一道「訊號前處理」的程序;舉例來說,像是溫度感測器所發出來的訊號,其訊號非常非常的小,因此便須透過放大或是濾波,才能加以測量,而這就是所謂的「訊號前處理」。換言之,藉由訊號處理,可協助直接連至多種感測器和訊號類型,從熱電偶連至高電壓訊號,使資料擷取系統更趨完善。關鍵的訊號處理技術,可提升最高10倍的整體資料擷取系統效能和精確度。 為此,國家儀器(NI)提供多種訊號處理產品,可提升最高10倍的量測系統精確度和效能。如USB連線和IEEE 1451.4智慧型TEDS感測器,可支援簡化的設定,並可減少第一次進行量測的時間。NI訊號處理產品具有七項關鍵技術,分別為放大、衰減、隔離、多工、濾波、激發,以及冷結接點補償,可簡化感測器連線、移除雜訊、增加安全度,並提升精確度。 另一方面,因應物聯網測試需求,測試系統也需越來越智慧化,基礎儀器不再只是一個單一的量測產品,更須具備一個整合性平台軟體,使基礎儀器於自動化測試和量產上面,可更智慧化,提升整體量測效率。 因應此一趨勢,NI日前推出LabVIEW 2016系統設計軟體,有助於工程師簡化開發,並有效整合生態系統的軟體至個別系統。新版LabVIEW提供全新通道接線,可用於簡化程式碼在平行區段間的複雜通訊。此通道接線方法適用於桌上型與Real-Time版LabVIEW,能夠提升程式碼的可讀性並縮減開發時間。 同時,新版軟體也提升了與Python和第三方裝置的互通性,這樣的開放性搭配其他嶄新功能,使得程式碼的開發與部署作業更加流暢,並進一步提升使用者產能。
參考資料 http://www.mem.com.tw/article_content.asp?sn=1612300001 |
- Jan 05 Thu 2017 13:59
滿足低電流/電壓測試 基礎儀器精準度再提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