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年3月底,Apple Pay正式在台開通後,旋即與Samsung Pay與Android Pay掀起新一波電子(行動)支付大戰,國內銀行業者更積極爭取手機用戶綁定自家信用卡做為支付行庫,似乎只要跟上這股風潮,就能免於掉落金融科技(Fin Tech)列車之外。然而,電子支付為民眾帶來的便利性,只不過是金融科技眾多發展中的一環罷了。
據金管會統計,Apple Pay在台上線1個月後,其綁定信用卡的發卡銀行在刷卡金額及當月新增發卡數兩大信用卡指標上,卻未如預期成長,足見便利性並非電子支付成功與否的主要關鍵。對成功的Fin Tech業者而言,除了提供支付便利性之外,其核心競爭力還在於利用電子支付所鍛鍊出的技術、經驗及客戶基礎作為跳板,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務,這才是傳統銀行業者的最大威脅所在。
例如英國的Crossflow Payments即是利用個人電子支付的成熟技術,創建另一種金融平台(finance platform),為企業提供過去由銀行承作的應收帳款管理業務。從2015年成立至今不到兩年時間,就能處理廠商供應鏈中金額高達24億英鎊的應收帳款,亦在今年2月與英國最大電子產品零售商Maplin Electronics簽署為期3年的交易,為超過100家供應商提供高達3.6億英鎊應付款的電子支付服務。
而這類應收帳款管理業務平台未來勢必會更加普及,誠如VISA的報告指出,在電子支付運用有待加強的亞太地區,一家公司平均需要14.2小時才能完成每筆交易的付款流程,之後還得加上銀行必要的10.9小時處理時間。即便是與國際高度接軌、金融服務相對有效率的新加坡,整個流程也需要3個工作天才能撥付款項給收款者,均突顯出電子化的應收帳款管理平台在亞太地區的發展潛力龐大。
再者,有些Fin Tech業者的優勢則在於提供高度安全性的電子支付服務。像是美國正以支付憑證代碼(token)取代利用信用卡卡號作為交易憑證的模式,讓行動裝置或支付交易處理流程中,無須留存或傳輸信用卡卡號等敏感個資,可有效提高電子支付交易安全及降低營運處理風險。如今這股趨勢已朝無卡化交易發展,勢將衝擊傳統銀行的發卡業務。
至於運用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所打造的交易平台,將同時擁有前述快速便利與安全性的兩個競爭優勢。一方面,區塊鏈技術可縮短未來國際間跨境金流結算時間,並藉由區塊鏈的電子錢包及支付等技術,取代傳統貿易融資文件,快速完成不同國家間的貿易行為,顯示區塊鏈技術未來將限縮銀行國際匯兌業務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分布式分類帳技術(Distributed Ledger),更可因為付款作業通過多個站點、位置和機構,使網絡中的各作業端點都有與自己相同的分類帳副本,使付款作業無法被單一實體掌控,並以加密方式保護資料、追蹤付款與收款人、監控交易餘額。若有不當的更改,亦可在幾秒鐘內立即接收到,因而大幅提高支付上的安全性。
由此可知,面對Fin Tech時代的多樣創新挑戰,銀行不能只有見樹不見林的顢頇,僅知道提高交易方式便利性,而是應努力從客戶本位出發,為客戶提出客製化的服務。例如新加坡花旗銀行和Visa簽署Renepay的B2B自動化電子採購平台合作夥伴關係,使銀行企業客戶可使用Renepay的平台執行電子採購訂單、發票和付款,並與供應商線上互動。這種將採購流程與付款金流一併移植到銀行端的平台,形同銀行提前替企業客戶解決複雜採購需求等問題,自然有助銀行留住企業客戶;又或是Visa與多家銀行信用卡合作,使一般消費者可透過Visa Checkout線上付款機制,成功解決過往在網路購物前需在多個頁面填寫個人訊息的困擾,提高消費者對平台的黏著度,進而幫助銀行留住消費者和網路零售商。
要言之,隨著新支付業者或各種創新支付平台的崛起,銀行若為了某個新Fin Tech技術問世,便相應擴充新部門,實屬治標不治本的作法,更別說相關人才難尋,也將使新部門運作難以到位。較合宜的短期作法是,銀行要盡快將服務模式從原有產品導向轉化成客戶導向,全面改造其服務客戶的組織與支援平台,而前述花旗Renepay與Visa Checkout的成功案例,即可作為借鏡。
就長遠發展而言,銀行應衡量本身財力與能力,制訂在Fin Tech領域上的發展目標,策略上則從資金、人才、開放業務資源三方面著手,並扮演投資、扶植產業發展的角色。同時,對外可開放銀行本身業務資源,與Fin Tech業者展開合作,介接金融大數據,提供涵蓋全球的業務網絡及接軌國際資源,攜手共創平台經濟,滿足合作夥伴的金融服務需求;對內則積極扶植Fin Tech新創團隊,厚植數位金融人才,以利承接與Fin Tech業者合作共創的果實。如此一來,銀行才能真正跟上Fin Tech發展的腳步,保住金融服務的發言權,亦可為企業與一般客戶打造出符合當前與未來需求的嶄新服務方式,達到金融業者與客戶雙贏的局面。
參考資料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725000014-260202
留言列表